序號 | 項目 | 周 期 | 要 求 | 說 明 |
1 | 繞組及末屏的絕緣電阻 | 1) 3年 2)大修后 3)必要時 | 1)一次繞組對末屏及對地、各二次繞組間及其對地的絕緣電阻與出廠值及歷次數據比較,不應有顯著變化。一般不低于出廠值或初始值的70%% | 1)采用2500V兆歐表 2)必要時,如: 懷疑有故障時 |
2 | tanδ及電容量 | 1)3年 2)大修后 3)必要時 | 1) 主絕緣電容量與初始值或出廠值差別超過±5%時應查明原因 2)參考廠家技術條件進行,無廠家技術條件時主絕緣tanδ不應大于0.5%,且與歷年數據比較,不應有顯著變化 | 1)只對35kV及以上電容型互感器進行 2)當tanδ值與出廠值或上一次試驗值比較有明顯增長時,應綜合分析tanδ與溫度、電壓的關系,當tanδ隨溫度明顯變化,或試驗電壓由10kV到Um/ ,tanδ變化量絕對值超過±0.3%,不應繼續運行 3) 必要時,如: 懷疑有故障時 |
3 | 帶電測試tand及電容量 | 1) 投產后半年內 2) 一年 3) 大修后 4)必要時 | 1)可采用同相比較法,判斷標準為: — 同相設備介損測量值差值(tandX- tandN)與初始測量值差值比較,變化范圍絕對值不超過±0.3%,電容量比值(CX/CN)與初始測量電容量比值比較,變化范圍不超過±5% — 同相同型號設備介損測量值(tandX- tandN)不超過±0.3% 2)采用其它測試方法時,可根據實際制定操作細則 | 只對已安裝了帶電測試信號取樣單元的電容型電流互感器進行,當超出要求時應: 1)查明原因 2)縮短試驗周期 3)必要時停電復試 |
4 | 交流耐壓試驗 | 必要時 | 1)一次繞組按出廠值的0.8倍進行(開關柜內) 2)二次繞組之間及末屏對地的工頻耐壓試驗電壓為2kV,可用2500V兆歐表代替 | 必要時,如: 懷疑有絕緣故障時 |
5 | 局部放電試驗 | 110kV及以上:必要時 | 在電壓為1.2Um/ 時,視在放電量不大于50pC | 必要時,如: 對絕緣性能有懷疑時 |
6 | 各分接頭的變比檢查 | 必要時 | 1)與銘牌標志相符合 2)比值差和相位差與制造廠試驗值比較應無明顯變化,并符合等級規定 | 1)對于計量計費用繞組應測量比值差和相位差 2)必要時,如: 改變變比分接頭運行時 |
7 | 校核勵磁特性曲線 | 必要時 | 1)與同類互感器特性曲線或制造廠提供的特性曲線相比較,應無明顯差別 2)多抽頭電流互感器可在使用抽頭或最大抽頭測量 | 必要時,如: 繼保有要求時 |
8 | 紅外檢測 | 1)220kV:1年4次或以上;110kV:1年2次或以上 2)必要時 | 按DL/T664-2008《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》執行 | 1)用紅外熱像儀測量 2)結合運行巡視進行,試驗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紅外檢測,同時加強對電壓致熱型設備的檢測,并記錄紅外成像譜圖 3)必要時,如: 懷疑有過熱缺陷時 |
注:每年定期進行運行電壓下帶電測試tanδ及電容量的,對序號1、2的項目周期可調整為6年。 |